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7 - 12 - 19
新闻背景
日前,我省环境保护再出重拳,相继出台《山西省环境保护督察实施方案》《山西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关于全省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的通知》等重要文件,与此同时,省环保督察组首次进驻各市。作为山西环保工作的重大改革,此举在机制层面实现了新的突破与创新,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那么,这三个文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与以往相比有哪些新的突破?对我省未来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围绕上述问题,记者对山西省环保厅厅长郭长青进行了专访。
从督企到督政,打破小马拉大车的环保困扰
记者:此次出台三个文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郭长青:主要是“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失职追责”。三个文件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既有宏观层面的统筹把握,又有微观层面的操作考虑,还有当前重点工作的推进要求。“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是我省环境保护改革的重大突破。
记者:与以往相比,这种突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郭长青:《督察实施方案》和以往不同的地方在于:一是借鉴纪检巡视的方式和办法开展工作,二是由督企向督政转变,三是高度强调移交移送。《职责规定》和以往不同的地方在于:一是由原则要求变成具体职责,二是由环保部门的单打独斗变成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共抓环保,三是未完成职责任务将严格受到追责。《大检查通知》和以往不同的地方在于:一是由查企业环保履职向查党政部门环保履职的转变,二是由查污染问题向查全面落实的转变,三是依法依规严格检查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部门的环保履职情况,并严格要求整改。所以说,此次出台的三个文件打造了我省环境保护的升级版。
记者:升级版的含义如何理解?
郭长青:升级版也就是加强版。加强了党政环境保护责任,特别是对党委的环境保护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加强了党政部门的环保责任,由过去环保部门的对环境保护的独家责任进一步转变为多部门的共同责任;加强了环保部门的职业责任,减少了环保部门在推进环保工作中的各种阻力。“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失职追责”要求的确立,意味着做不好环保,就会“挨板子”“丢帽子”“进局子”。
在明确环保工作责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环保督察工作,这是此次我省环保工作顶层设计上的重大突破,由过去环保部门开展督促、检查,转变为上级党委、政府对下级党委、政府的环保工作进行督察,督察层面、督察对象、督察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肯定有利于环保工作的开展。
不进则退,山西环保力度必须上这个台阶
记者: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出台力度如此之大的举措?
郭长青:这既是势在必行,也是水到渠成。
就我省而言,一方面,近年来,全省大气、水和总量减排等取得良好成效。2015年与2013年相比,全省11个市平均达标天数增加了70天,重污染天数减少了20天,PM2.5PM10分别下降了27.3%和16.9%。但从环境质量现状看,我省环境污染重,环境风险高,生态受损大,历史欠账多,治理难度大。环境基础依然脆弱,存在不进则退之忧。2015年,全省11个市环境空气质量均未达到二级标准,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汾河中下游污染严重,城市黑臭水体大量存在。另一方面,中央在《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中明确提出“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对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构建环境保护工作职责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从2013年起,山西开始对大气、土壤、水等环境因素进行系统治理,经过多方探索,目前,文件制定实施的条件已经成熟。
需要说明的是,三个文件属于环保工作的顶层设计范畴。先后经过了省长专题会、省政府常务会、省委深改领导小组会、省委常委会进行了审议。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在推进环保工作上的战略眼光和坚决态度。文件出台实属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全力落实。
记者:这种机制突破将会在政策落实效果上带来怎样的改变?
郭长青:环保工作涉及面广,系统性强,很多环保问题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办成的。企业技术改造、黄标车淘汰、污染减排措施的落实等,都需要大量的协调统筹工作。由于部门之间分工不明晰,部门责任落实不到位,环保工作一直存在小马拉大车的困扰。因此,急需体制机制上的突破创新,整合资源,系统治理,解决各自为政的问题。
记者:政策好还必须落实好,您认为三个文件在落实过程中的关键点在哪里?
郭长青:要突出抓好“查”、“纠”、“巡”三个关键点。要夯实“查”的基础,不回避矛盾、不流于形式,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无漏项,查明影响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查清责任不落实、干部不作为的主观原因。要突出“纠”的效果。坚持问题导向,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重点纠正党委、政府传导环境保护工作压力不够、相关部门不认真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等重点问题。发挥“巡”的作用。组建巡查组对各个市开展巡查,督促各市加强对自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重点是解决各市自查没有发现或故意隐瞒的环境问题。
以环保治理方式转变倒逼发展方式转变
记者:目前,我省经济依然面临下行压力,如何理解环保治理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
郭长青: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上个世纪50年代,为了发展,我省建了一批能源重化工企业,今天同样是为了发展,其中很多企业都需要关停和改造升级。近年来,仅太原市就有300多家企业被关停。表面看,这是环保所需,但从更深的层面讲,这是转型所需,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势所趋。
我省此次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规定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具有同样的责任,将环境保护上升到了政治约束的高度。文件中明确指出,各市环境质量改善的职责,不仅在各市政府的肩上,而且在各市党委的头上,是党委和政府的共同责任。督察对象、检查对象,也主要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从此,环境追责将没有死角。
记者:此次环保升级,将会对全省产业升级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
郭长青:环保升级必然带来治理目标的变化,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我省产业结构有自身的特点。我们既要抓好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也要抓好城镇化过程中的污染治理。过去环保部门的工作要求主要是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下一步则是以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和根本目的,从而通过环保方式转变倒逼发展方式转变。
应该讲,转型发展的过程实质是绿色发展的过程。这无疑对我省经济模式提出了创新驱动的新要求,也必然对产业转型形成倒逼之势。所以,环境保护责任上落实党政同责,环境保护督察上向督政转变,环保大检查的思路调整,是推进环境保护发展的新驱动,是补齐环境保护短板的快进键。既然是快进键,就要求落实党政责任要快进,部门履职要快进,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治理要快进,环境执法要快进,从而推动环境质量改善的快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快进,最终是为了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快进。
网站标识码:140300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