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在这种形势下,工业企业效益状况指标作为判断经济形势、制定宏观调控政策、评价工业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依据,受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发挥作用越来越大。工业企业效益状况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率、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资产负债率等。
一、营业收入
(一)基本概念。
营业收入,有时也称销售收入,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营业收入包含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常用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规模。
(二)主要作用。
营业收入是企业重要财务指标之一,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营业收入的取得,意味着商品价值得到实现,对于企业自身经营发展意义重大。营业收入是补偿生产经营耗费的资金来源,关系到企业再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营业收入是企业主要经营成果之一,是企业取得利润的重要保障;营业收入是企业现金流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营业收入的取得,也表明商品成功实现销售,从宏观经济运行看,对于实现供需平衡、畅通经济循环、防止库存积压、促进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营业收入增长情况是反映经济运行速度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此外,营业收入也用于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例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统计上通过综合运用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数进行大中小微型工业企业划分。
(三)数据来源。
1.综合数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等统计出版物,国家统计局网站定期发布的工业经济效益月度报告,以及国家统计数据库均包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数据。
2.企业数据。企业会计《利润表》列示“营业收入”数据,可参考上市公司等企业定期公布的财务报告。
(四)示例。
1.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2019年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介绍经济运行情况时指出:“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9%,比1-6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87%,提高0.01个百分点。”
2.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三号)显示,2018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392923.0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32.4%。负债合计783365.8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85269.9亿元。
(摘自《领导干部统计知识问答》(第二版),中国统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