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普不仅同以往普查一样,是把脉“国之大情”、掌握“国之大数”、服务“国之大者”、推动“国之大策”的重大举措,而且也是后疫情时代对经济生态的一次重要考察。基于对四经普的全程参与,在对基层普查员与相关部门的调研后,对五经普工作有以下思考。
一、“四经普”时期出现的问题
(一)部门资源共享度和协作度不高
经普收集的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指标,有些指标在税务、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编办、财政等行政部门都有记录,但由于部门间的数据资源分散、不共享、口径不同,造成数据分享难、公开难、使用难。在经普时期,尤其需要各部门的大力协作,但由于基层统计部门在动员其他行政部门中作用力较小,就造成部门之间支持度和参与度不高,工作开展进度较慢,普查对象配合度不高,间接影响了普查质量。
部门数据陈旧。从四经普部门提供的数据来看,一些注册未经营或者长期停歇业企业同步到系统中,在清查和普查时期不停反复核实,造成了重复劳动。
经普数据使用价值不如预期。费时费力的大型普查结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汇总才能生成普查数据,但由于部门间系统不互通,数据应用也只在内部使用,其他行政部门也只能通过后期出版的普查公报或年鉴查阅数据,数据的时效性和应用性较差。
(二)信息处理系统有待完善
数据处理平台欠优化。四经普时期,数据平台包括清查比对系统、普查区划分绘制系统、PAD管理与数据采集系统、普查数据处理系统和资料开发与分析系统五个系统平台。系统界面各不相同,普查机构人员每次都要学习新的系统使用方式,除普查数据处理平台外的新系统尤其是资料开发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缺陷很大,权限设计复杂,汇总运行速度太慢,系统不稳定,给汇总工作带来的不必要的负担。
数据采集系统欠完善。四经普PAD端数据采集系统更新缓慢且频繁,在制度、审核公式尚未完善时就投入使用,在数据录入的初期,容易出现指标填报正确但系统显示错误而无法上传的现象。数据传输后,由于单位清查数据处理平台、一套表数据处理平台和非一套表单位数据处理平台各自独立,PAD对各平台进行的单向传输,即使在平台修正了错误仍无法同步到PAD端。
数据审核公式欠完善。对一些出现严重偏差的数据没有进行审核,造成填报错误而未及时发现,后期靠人工审核核实,造成工作量巨大。纸质表和PAD之间由于手动输入产生的错误难以发现,比如数字位数输入错误,单位名字输入错误,出现了一些本可以避免的错误。
(三)新业态、新形式对普查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
市场主体经营形式灵活多样,比如网店、外卖、网络平台中介、各平台网红等经营主体,但对于此类主体难界定、难寻找,收入来源广泛难统计从而对挖掘经普数据提出了新要求。
新冠疫情的突发性、频发性给经普带来新挑战。就beat365官方app下载手机版_世界杯365网站打不开_365bet官网网址是多少矿区来说,第二产业中传统产业占主要地位,小微企业科技含量较低,在后疫情时期带来的社会需求减弱,生产供给收缩等因素影响下,企业生存困难,转型在短时期内难以实现,经济发展预期不容乐观。
(四)普查员业务水平难以保证
由于经普表式较多,表间逻辑性较强,指标内涵较专业,对普查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提出了高要求。经普从清查到普查虽历时较长,但对于普查员来说,学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知识专业度高,学习难度很大。
(五)制度限制造成基层工作负担较大
目前无论是聘用人员还是购买三方服务,财政制度都有诸多限制,但大部分的工作任务都压在基层,造成了基层普查机构人少,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同时,四经普时期不是按照工作量给付两员费用,造成了干多和干少都同种待遇,难以调动普查员积极性。
二、对“五经普”的建议
(一)合理安排普查进度
1、普查设置缓冲期。给普查机构人员和普查员以及PAD数据采集系统、传输系统、处理系统有试用的时间,减少普查期因为不熟悉操作、不理解指标涵义、系统和审核公式不完善造成的工作压力。给予普查人员学习的时间,数据采集系统完善的时间,审核制度完备的时间、服务器缓解压力的时间,更好地提高普查效率。
2、上级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普查进度。从整个普查周期来看,普查时间较为宽裕,但由于经普由国务院经普办统一领导,中间经过省市等机构组织,某一级机构为追赶任务进度,单方面压缩入户时间,甚至会要求国庆、中秋等类似法定节假日时期入户,而此时除个体户的大部分企业都处于假期,给基层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各级普查机构要了解基层和工作实际,合理设置安排工作时间和普查进度。
(二)部门数据实现互通互用
各地在打造数字政府的过程中,要充分整合行政部门数据优势,在互相融合和印证的过程中,实现数据互通互用。在日常的名录维护中,基于市场监管局、税务、编办等部门信息进行新增变更和注销维护,行政审批部门要对基础资料尤其是地址和联系方式进行严格审核,方便后期查找核实;在经普活动中,可以以名录为基础,以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识别码,与税务、市场监管、财政、人社、医保等掌握与经普数据指标相关的行政部门进行对比完善,如果普查对象在普查期将数据已申报到税务系统中,可直接将数据对接到普查系统中,提高普查效率和普查数据质量。
普查结束后,对可公开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开发,构建共享平台,及时利用普查成果,相关部门可根据分组、分指标等各种结构数据,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决策。
(二)利用新技术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1、弥补手动输入带来的瑕疵。可参考微信中“提取文字”等图像识别技术和语义分析等智能技术,对人工输入带来的错误进行识别,或者直接读取财务报表、纸质表信息自动填入到PAD中;数据采集系统可关联行政部门数据,对属性指标进行初步审核,提高普查数据质量。
2、完善审核制度和公式。此次普查筹备时间开始较早,数据处理部门要在试点期间,完整充分地试用系统,从录入到审核逐步完善制度和公式,实现采集系统稳定、数据处理系统与采集端实时衔接。实现录入时就能识别一些普查员能解决的基础错误,避免造成重复入户、重复核实。
(三)设置统一的数据平台。将四经普时期的五个平台融合到一个稳定的平台中,覆盖普查全流程,实现普查资源的循环持续利用,避免普查程序的“一次性”状况,减少普查人员熟悉操作系统的时间,提高数据整合的效率,凸显统计大数据应用功能。
(四)优化报表设置。四经普时普查表式和指标较多,对于专业知识比较匮乏的普查员来说,深刻理解指标含义具有不少困难,而且除一套表单位外,大部分都为小微企业,很多普查指标都未涉及。所以在设置指标和表式时,要考虑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合理平衡普查方案与基层实施程度。
(五)对未经营企业进行提前清理。联系企业、查找企业是普查中最难的一个环节。因清查底册都由市场监管、编办和税务等部门提供,在清查前,这些部门都应对长期停歇业或从未运营过的企业、个体户进行前期清理,建立一个高效的普查底册。对于不能提供财务数据的企业,建议只做单位清查,根据部门数据或实地了解情况填写单位清查表,无需再进行普查表经济指标的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