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地方文化

        冠山古戏台

        beat365官方app下载手机版_世界杯365网站打不开_365bet官网网址是多少政府 www.hbysdy.com 2015-06-16 16:19 来源:阳泉新闻网 放大 正常 缩小

               从平定县城方向驱车冠山,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资福寺。资福寺前有一株高大的古槐,古槐前由十五级台阶而下,与资福寺山门相对的正是冠山古戏台。
          资福寺内碑刻甚多,有的描绘冠山的四季秀色,有的叙述庙宇的由来兴衰,还有的记载乡民的祈雨盛况,从不同侧面见证了冠山佳境的历史渊源,而惟独找不到古戏台的记载,因此不知其创自何代。然而,据平定旧志记载,金代大安二年(1210)在任的平定州刺史赵秉文有诗《重午游冠山寺》。由此可知,冠山在金代以前就有了佛教的寺庙建筑。而在古时,戏台一般都与寺庙同时建造,所以可以推测,资福寺古戏台至今最少也有800年的历史。据专家考证,全国在元代以前的舞台屈指可数,而冠山资福寺前的古戏台在金代以前就与庙宇一起落成,古朴雄伟,叹为观止,平定文化的厚重与冠山圣地的古老可见一斑。
          这座古戏台石柱上刻有一副楹联,联语是:
          传五万里人情多少奇观廿二史,
          绘四千年物色分明俗说十三经。
          戏台楹联是一座戏台的灵魂,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含量和精神追求。冠山古戏台这副楹联,惟妙惟肖地描绘了演戏场面,更借戏说史论世,充满哲理。联语大意是说,在这小小舞台上演戏,就是以普通百姓都能接受的形式,通俗地“传”儒家经典,形象地“绘”人情物类,并以此来演绎华夏民族上下“四千年”、纵横“五万里”的存亡兴衰之道,通俗地演说“十三经”和“廿二史”所阐述的社会发展与个人修养之理。这里,佛门与儒教已经融为一体,共同折射着冠山文化的灿烂光芒。
          自古以来,建庙宇是为保生民,设楼台是为报神灵。冠山古戏台不仅凝聚着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也记录着冠山文化的兴衰沉浮。所以,可以这样说,一座古戏台就是一座博物馆,它凝固着戏曲文化,折射着冠山的历史。在这方寸之地的古戏台上演绎的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但褒贬着的却是忠良奸佞。旧时舞台上的锣鼓声已逐渐离我们远去,但这座古戏台却幸存下来,成为平定乃至全省不可多得的“文物”。
          冠山古戏台如同饱经风霜的老人,虽然已失去了往日的风华,却筋骨犹存。今天,走近这座幸存下来的古戏台,我们似乎回到了那被湮没的岁月,隐隐约约地感到了那古老而深沉的曲调还在戏台上回荡,耳边似乎回响着曾经延续了数百年的低吟浅唱,眼前好像浮现出中国戏曲发展的长卷。人间的悲欢离合,世上的喜怒哀乐,在这里都被演绎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味。戏台上唱做念打,写意传神;戏台下触景生情,褒贬善恶。说到底,这座戏台自古以来就是老百姓离不了忘不掉的一座精神家园。■王世茂

        附件下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