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相关调查情况显示,我国抑郁症患者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如何使青少年远离抑郁已成为家长、学校、社会直面的话题。做好青少年抑郁的防治工作,首要的是要破除“病耻感”。
目前,社会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度正在逐步提升,心理健康的知识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普及。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对于心理疾病仍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很多家长当孩子不开心时,就认为孩子“承受能力差”“意志薄弱”。也使得孩子在患抑郁症的时候并不愿意求医,更不愿意把自己的病症示人,以致贻误治疗。对于心理疾病的“病耻感”,其实更多的是源于人们对心理问题的认知不足。当出现心理问题后,孩子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抑郁情绪长期积累,就会演变为抑郁症。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患者本人,都需要明确一点,心理问题犹如“心理感冒”,面对“病耻感”应该理性对待,家长和孩子都要了解心理问题的普遍性,正确看待心理治疗,打消顾虑,作为家长一定要有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状况,注意尽早识别孩子心理状况的异常,消除“病耻感”,接受规范、正常的治疗是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