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官方app下载手机版_世界杯365网站打不开_365bet官网网址是多少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产业
发展的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为认真实施农业“特”“优”战略,聚焦“六新”率先突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特色精品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市乡村振兴,现就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产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要求,立足市情、深挖潜力,扬长避短,依托我市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按照全要素融合、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域化布局思路,以做优做强骨干企业为重点,培育壮大中小企业为补充,高起点培育杂粮新品、中药品、畜产品、果蔬制品、酿品饮品、功能食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产业,通过培育六大产业(简称“六品”产业),对上游倒逼种养基地扩大规模、提升标准,对下游促进生产适销对路的农副加工产品、促进流通业和服务业发展,贯通上下、接“一”连“三”,推动农业实现“五个转变”(生产型向市场型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家庭型向融合型转变、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靠山吃山型”向“两山理论型”转变),全面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构建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市场波动可控的产销体系,实现多元动态开放的农产品供需平衡,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力争到2022年,努力打造我市省级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推动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二、发展目标
按照“一年起步、三年成势”的发展目标,围绕农产品加工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培育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产业。到202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达到45亿元;到“十四五”末,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突破55亿元,农业总产值与加工业产值比达到1:1.5,“六品”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0家以上,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家,创建市级区域公用品牌10个,驰名农产品品牌10个以上。
三、规划布局
围绕构建“六品”产业,依托现有的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合理布局生产基地、产业链条、加工园区等功能板块,实现特色精品农业高质量发展。
--杂粮新品产业以盂县西部,平定县区域东部为主,突出名、特、优、新发展理念,加快农业生产能力提升和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培育壮大特色杂粮产业。
--中药品产业依托省界、市界山多地少、地貌多元、生态差异、气候独特等优势,盂县以桔梗、黄芹,平定县以连翘、艾草,郊区以杜仲、树莓(覆盆子)发展中药材产业。
--畜产品产业以盂县西部的西烟镇、东梁乡,平定县东北部的巨城镇、岔口乡,郊区北部的西南舁乡为主,依托现有基础,根据畜禽承载能力,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场,调整优化结构布局,发展壮大畜禽养殖产业,形成畜产品产业优势显着,差异化、错位化发展的新格局。
--果蔬制品产业以郊区北部、盂县西北部、平定县张庄镇和锁簧镇一带为主。在郊区、平定县城郊结合部发展特色蔬菜,盂县北部、东部发展冷凉蔬菜;郊区发展苹果、梨、樱桃等水果标准化示范园;以盂县西烟镇、平定县张庄镇、石门口乡为核心打造食用菌产业示范园。
--酿品饮品产业以郊区李家庄乡、平定县冠山镇为主发展食醋等酿品饮品产业。充分利用“平定冠山连翘茶”市级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发展药茶产业。
--功能食品产业以平定县中北部和盂县西北部独特的富硒土壤资源优势为依托,重点打造富硒小米、富硒红薯等系列富硒农产品,功能性油脂、蜂产品等。
四、重点任务
培育杂粮新品、中药品、畜产品、果蔬制品、酿品饮品、功能食品六大产业。打造具有阳泉特色的个性化、多样化、功能化农产品,力争在省内乃至全国闯出有影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一)培育杂粮新品产业。结合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积极开发杂粮新品,培育阳泉压饼、阳泉红薯、阳泉小米等区域公共品牌。到2022年,杂粮产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培育省内知名杂粮品牌3个,建设杂粮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3个。到“十四五”末,杂粮产业年产值突破7亿元,培育杂粮产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个。
1.推进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按照“规模化、良种化、机械化”的要求,建设杂粮规范化生产基地。通过实施杂粮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等项目带动,对现有的成熟技术进行集成组装、配套创新,构建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的技术体系,努力实现“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目标要求。
2.打造特色杂粮新品品牌。围绕半沟村全国“一村一品(红薯)”示范村,深入挖掘品牌文化历史内涵,创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讲好品牌故事,推动创意创新。打造阳泉小米、阳泉压饼、阳泉红薯等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品牌营销,做好品牌推广。
3.拓展延伸杂粮加工产业链条。引导杂粮加工重点企业立足传统杂粮加工,开发营养餐、即食性快餐等产品。着力攻关杂粮口感、方便食用等重点技术,开发杂粮压饼、杂粮挂面、杂粮小吃、方便休闲食品,打造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个性化、定制化、便捷化的杂粮新品。
(二)培育中药品产业。借助我市连翘、艾草、盂桔梗、杜仲、树莓(覆盆子)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推动我市中药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壮大。到2022年,全市中药产业年产值达到3.5亿元;到“十四五”末,全市中药材总面积达到6万亩,大宗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水平达到50%以上,中药产业年产值突破5亿元。
1.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结合传统中医中药的道地性要求和健康养生、药食同源的趋势,满足中药材加工重点企业生产需要,培育一批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建设一批优质道地中药材种子和种苗绿色生产基地。提高中药材规范化、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
2.加强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的挖掘及应用。通过中药材加工重点企业挖掘和传承道地中药饮片炮制工艺,推进先进设备和工艺的应用,重点发展传统中药制剂、中药饮片、特殊饮片。积极开发药食同源产品。
3.提升重点企业品牌创新能力。引导中药材加工骨干企业以道地大宗中药材加工为重点,改进产地初加工设施,提高初加工水平,推进先进设备和工艺应用。建立中药材种植、初加工、包装、仓储、运输和销售一体化。
(三)培育畜产品产业。拓展禽蛋、肉制品、鲜奶等产业链,全面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到2022年,全市畜产品年产值达到10亿元;到“十四五”末,全市生猪年屠宰量达到15万头,畜产品加工年产值突破12亿元。
1.推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按照“品种优良化、设施现代化、防疫规范化、粪污资源化、产品安全化”要求,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升级。引导养殖重点企业加快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应用,不断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逐步普及智能化环境控制、自动化喂料、机械化清粪等设施设备。逐步构建以大型规模养殖场为引领、以适度规模养殖场为主体,农牧结合紧密的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切实增强产业综合生产能力。
2.提升屠宰加工能力。鼓励肉制品屠宰加工重点企业创建肉制品自主知名品牌。推行“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模式,引导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推进“调畜”向“调肉”转变,由热鲜肉向冰鲜肉转变,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畜产品加生产工企业按照“强链、延链、补链”的原则,通过自建、联建、订单等方式,建立稳定的生产、加工、销售机制,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建设。
3.促进肉制品、乳制品流通便捷化。鼓励肉制品、乳制品企业发展鲜肉制品、乳制品连锁营销,布局连锁店、专营店。推动市内肉制品、乳制品企业与省外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差异化竞争发展。支持低温乳制品冷链建设,发展智慧物流配送。鼓励肉制品企业、乳制品企业、流通企业和电商企业对接融合。
(四)培育果蔬制品产业。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提升果品品质和效益。依托现有果品、蔬菜种植,着眼产业链延伸,积极开发脱水蔬菜、果脯果酱等系列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挖掘潜力,加强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发展直销、配送等新兴业态。到2022年,全市果蔬加工年产值达到3亿元;到“十四五”末,全市水果、蔬菜总产量达到8万吨,加工转化率超过30%,果蔬加工年产值突破4亿元。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建设的投入,加快推动温室大棚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菜篮子”生产基地灌溉渠系和园区路网等设施建设。加快农贸市场建设改造,推广农超直供对接、产品直销直供平台,完善电商销售模式,培育一批较成熟的蔬菜定制配送、农超直供、电商销售主体。
2.提升果蔬产品加工水平。鼓励果蔬生产加工重点企业开展果品检测、分级、包装等初加工,完善产地采后商品化处理,提升采后商品化水平。迎合新兴消费需求,开发果汁饮料、果脯、冻干蔬菜等精深加工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提高果品附加值。
3.推广果蔬产业品牌。抓好后沟黄瓜干、南社食用菌等特色优势品种的品牌认证,挖掘本地蔬菜优势和特色。依托我市农产品出口企业,拓展我市果蔬产品国际市场,提高海外市场竞争力。
(五)培育酿品饮品产业。深入挖掘我市酿醋文化传统和独特生产工艺,支持现有酿品饮品企业延伸加工链条,将阳泉酿品饮品唱响叫亮。到2022年,全市培育酿品饮品龙头企业3个,年产值达到3.5亿元。到“十四五”末,酿品饮品产业年产值突破5亿元,培育酿品饮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个。
1.加快推进产品精深加工。引导酿品饮品重点企业持续改进加工工艺,推动传统工艺向现代化工业生产转型,重点开发保健型、调配型等特色酿品,发展低糖型、多维型、功能型饮品及航天豆浆等。
2.培育酿品饮品产业品牌。在现有“晋阳府老陈醋”“久洳号”等市级品牌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全省知名的酿品饮品品牌。鼓励企业申报“有机产品”、“绿色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加大酿品饮品市场开发力度,努力提升省内乃至全国市场占有率。
3.加快推进药茶产业升级。按照全省推动药茶产业提质升级要求,深入挖掘我市连翘茶、杜仲茶、树莓(覆盆子)等药茶产业资源优势,加大工艺研发力度,切实把药茶产业打造成山西药茶精品。在“山西药茶”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和“平定冠山连翘茶”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影响下,组建药茶产业联盟,培育3个药茶重点企业,打造1-2个药茶品牌,建立健全药茶经纪人队伍,实施线上线下全面推进的营销战略。
4.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依托醋文化历史传承,立足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等旅游资源,做好资源挖掘、保护、传承和创新工作,支持建设醋文化产业园、体验馆、特色农产品运营中心等项目。
(六)培育功能食品产业。利用我市土地富硒这一优势,打造核桃油、小米、蜂蜜等功能食品。到2022年,全市功能食品产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到“十四五”末,培育功能食品龙头企业10家、功能食品品牌10个,认证绿色、有机功能食品产品13个,年产值突破7亿元。
1.推动功能食品深度开发。立足我市杂粮、中药材、干鲜果、蜂蜜等特色资源优势,依托重点龙头企业,适应市场和消费升级需求,瞄准中高端市场,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积极开发营养健康的功能食品,扩大精深加工规模。积极推进连翘、富硒杂粮、绞股蓝醋、蜂蜜等功能食品开发。
2.打造功能食品全产业链。鼓励企业与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组建产业联盟,探索建立适合区域特点、产业特点、企业特点的多样化利益联结形式,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模式,把农民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连成一体,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
3.加快培育功能食品品牌。加快“三品”和地理标志认证,推进同区域同类别品牌整合,重点宣传推介“九州香富硒小米”、“桃河谷黑小米”、“谷味天五谷粉”、“阳泉蜂蜜”等产品品牌,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产品品牌融合发展,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区域综合形象和“老字号”品牌,提升品牌认知度。
五、推进路径
(一)加快建设高品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标准化、规模化、良种化、机械化”的要求,建设“六品”产业原料示范生产基地。到“十四五”末,建设酿造用粮示范生产基地10万亩 、药茶原料示范生产基地1万亩,中药材示范生产基地2万亩,改造中低产果园0.5万亩,建设优质水果基地1万亩,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1万亩;打造标准化规模生猪养殖场20个,标准化蛋鸡养殖场20个,标准化肉羊养殖场10个,生猪饲养量达到40万头,为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产业发展提供高品质原料保障。
(二)加快打造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突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创建省级和市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到“十四五”末,力争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园5个,市县级产业园10个。依托规模化规范化种养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谋划设立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或开发区,集中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布局建设一批“六品”产业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园区和流通贸易区,引领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加快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围绕“六品”产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家庭农场,争创一批省、市级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进一步完善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六品”产业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解决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通过购并重组、参股控股、改制上市等形式,在我市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功能互补性强、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十四五”末,培育超过80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15个超亿级规模旗舰企业。探索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通过“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模式,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实现一体化农业经营,每年认定1-3家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联合体,促进全市“六品”产业协同发展。
(四)加快创新质量和安全标准体系。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完善“六品”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依照国家和行业标准组织生产,使“六品”产品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二是提升监管能力。完善“六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实现对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管理,“六品”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三是提升追溯管理能力。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平台,实现“六品”产品流向可查询、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的全程质量安全追溯目标。
(五)加快做大做优农业品牌。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母子品牌模式推进六大产业品牌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品牌。加快推进我市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鼓励优质品牌走出国门。到“十四五”末,做精做强10个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壮大10个驰名农产品品牌,10个功能食品品牌,认证绿色、有机功能食品产品达到13个。
(六)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林文旅康体养跨界融合。结合健康养生消费需求,打造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基地,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等旅游服务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开展 AAA 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把阳泉小吃美食与农产品精深加工、文化旅游相结合,打造阳泉特色小吃知名品牌。不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强镇、城郊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积极培育乡村特色产业。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进“六品”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快推进“六品”产业发展上来,实行严格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各涉农部门间横向协调和沟通联系,围绕发展目标,推动“六品”产业规划落地、项目建设、资源配置、政策供给,打破部门分割,集中投入、协同推进,与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制相适应,建立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四级书记齐抓共管的工作推进机制,制定推进措施,推动产业发展。
(二)加大财政投入。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统筹使用乡村振兴和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市发改、财政、科技、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强化对重大政策、重点项目的支持,重点在原料基地建设、园区打造、科技研发、品牌营销等环节加大对“六品”产业的扶持力度。用好市科技创新资金、技术改造资金,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创建示范基地;落实高学历人才引进服务农业龙头企业补贴政策;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支持“六品”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三)加强金融支持。扩大金融信贷增幅,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六品”产业龙头企业信贷力度,强化农业企业发展动力,用好财政贷款贴息资金。积极推进政策性保险扩大范围和区域,继续开展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对符合业务范围的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项目,落实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1%-2%的担保费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市财政、银保监、金融办、保险等部门要创新服务,采取措施,拓宽融资渠道,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六品”产业,继续加大“六品”产业企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比例,鼓励各金融机构,依据各自情况采取积极的让利措施。
(四)强化用地保障。“六品”产业发展用地列入各县(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优先安排“六品”产业加工企业和园区用地,切实保障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合理用地需求。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预留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发改、农业管理部门要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把“六品”产业重点园区建设列入市级重点项目,支持与龙头企业相连接的农产品基地建设,在土地整理项目和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
(五)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所合作,围绕“六品”产业发展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农业技术进行联合攻关。联合开展技术研究应用和专业人才培养。市人社、科技、农业等部门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管理和服务等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
(六)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宣传我市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让广大群众、农产品加工企业、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了解掌握相关政策措施,增强发展动力。要树立一批加快“六品”产业发展的典型,并对其进行深度报道,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全社会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力量踊跃参与的良好氛围,带动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全面转型发展。
beat365官方app下载手机版_世界杯365网站打不开_365bet官网网址是多少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1月11日